首页 >> 优选问答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出处

2025-11-02 07:15:14

问题描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出处!时间紧迫,求快速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2 07:15:14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出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常用来比喻人民的力量既可以支持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这句话强调了民心向背对政权稳定的重要性。

一、出处总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早出自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荀子·哀公》篇。原文是: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就像船,百姓就像水,水可以托起船,也可以将船打翻。它形象地表达了君民关系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后来,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引用了这句话,进一步强化了其在政治哲学中的地位。唐太宗李世民也曾以此作为治国理念,强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提醒自己要体恤民情、重视民生。

二、出处对比表

出处文献 原文内容 出处时间 作者/来源 意义说明
《荀子·哀公》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春秋战国时期 荀子 首次提出“水载舟覆舟”的比喻,强调君民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唐代 魏征 引用并推广此语,用于劝谏唐太宗重视民本
唐太宗李世民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唐代 李世民 作为治国理念,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三、延伸意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仅是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表达,也在现代管理、领导力、社会治理等领域被广泛引用。它提醒人们,任何权力或组织的成功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而忽视民意可能导致失败。

四、结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出自古代典籍,但其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企业管理,都应重视“民心”这一关键因素。只有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与稳定。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