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绣球词语解释是什么】“滚绣球”是一个汉语词汇,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元曲和明清小说中。它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名词,还常被用作一种艺术形式或表演方式的象征。下面将对“滚绣球”的含义进行详细解释,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词语解释
“滚绣球”字面意思是指“滚动的绣球”,但其在文学和文化中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戏曲术语
在元代杂剧中,“滚绣球”是一种曲牌名,属于北曲的一种,常用于表现人物情绪的激烈变化或情节的紧张发展。这种曲调节奏较快,旋律多变,适合表达悲愤、激动等情感。
2. 民间艺术形式
“滚绣球”也指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或杂技表演,表演者通常手持绣球,边舞边滚,动作灵活多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3. 比喻意
在日常语言中,“滚绣球”有时也被用来形容事情的发展像绣球一样不断滚动,难以控制,或者比喻人的行为举止轻浮、不稳重。
4. 文学意象
在诗词或小说中,“滚绣球”常作为意象出现,象征着繁华、动荡或命运的无常,如《西厢记》中就有相关描写。
二、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滚动的绣球;戏曲曲牌名;民间艺术形式;比喻意 |
出处 | 元曲、明清小说(如《西厢记》) |
主要用途 | 戏曲表演、民间舞蹈、文学意象 |
情感色彩 | 多用于表现激烈情绪或动态场景 |
文化内涵 | 象征动荡、繁华、命运无常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比喻事物的不稳定或人的行为轻浮 |
三、结语
“滚绣球”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读。无论是作为戏曲元素、民间艺术还是文学意象,它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这一词语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与民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