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亏一篑的篑的意思】“功亏一篑”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说,建造一座山,已经堆了九仞(古代计量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却因为最后一步没有完成而前功尽弃。后来,“功亏一篑”用来比喻事情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因一点疏忽或失误而失败,强调做事要善始善终,不可半途而废。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功亏一篑 |
出处 | 《尚书·旅獒》 |
拼音 | gōng kuī yī kuì |
注音 | ㄍㄨㄥ ㄎㄨㄟ ㄧ ㄎㄨㄟˋ |
释义 | 比喻事情在即将成功时因一点疏忽而失败 |
近义词 | 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
反义词 | 功成名就、大功告成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例句 | 他本可以赢得比赛,却在最后一刻失误,真是功亏一篑。 |
二、“篑”的具体含义
“篑”字在古汉语中指的是盛土的竹器,类似于现代的“筐”或“篮子”。在“功亏一篑”中,“篑”是表示最后一点努力的象征。古人常用“篑”来比喻完成大事的最后一小步,因此“功亏一篑”强调的是:即使前面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如果最后一步没有完成,整个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三、成语的使用场景
1. 工作或学习中:如考试前复习很充分,但临场发挥不佳,导致失败。
2. 项目执行中:如一个项目接近完成,但由于管理疏忽或技术问题,最终未能成功。
3. 人生选择上:如一个人努力多年,但在关键时刻做出错误决定,导致失败。
四、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功亏一篑”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坚持”与“毅力”的高度重视。古人认为,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持续的努力和细致的准备,哪怕是一点点的松懈,也可能导致全盘皆输。这种思想也体现在许多历史故事和典故中,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都是强调坚持不懈的精神。
五、总结
“功亏一篑”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提醒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不能因为最后一点小小的失误而前功尽弃。其中的“篑”字,虽小却至关重要,体现了古人对细节和过程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适用于各种领域,提醒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避免因小失大。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结合了成语出处、含义、用法及文化背景,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确保信息准确且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