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三分国写的人物是谁】“功高三分国”这一说法源自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描写,常用于形容在三国时期具有卓越功绩的历史人物。这句话的出处与诸葛亮密切相关,因其在蜀汉政权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后人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代表之一。
一、
“功高三分国”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在三国鼎立局面中,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根据历史和文学记载,这句话最常指向的是诸葛亮。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并在刘备去世后继续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誉为“千古忠臣”的典范。
然而,也有部分人认为,“功高三分国”可能指的是曹操或周瑜,因为他们在三国时期同样具备极高的政治、军事才能。不过,从文学形象和历史评价来看,诸葛亮的形象更为符合这一句的含义。
二、表格对比分析
人物 | 所属势力 | 主要功绩 | 文学形象 | 历史评价 |
诸葛亮 | 蜀汉 | 辅佐刘备、刘禅,北伐曹魏,发明木牛流马 | 智慧、忠诚、鞠躬尽瘁 | 千古忠臣,治世能臣 |
曹操 | 曹魏 | 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 | 精明、权谋、枭雄 | 乱世英雄,一代奸雄 |
周瑜 | 东吴 | 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智勇双全 | 英俊、才智、心胸狭窄 | 智将,但常被贬低 |
三、结论
综合历史记载与文学形象,“功高三分国”最贴切的人物应为诸葛亮。他在三国鼎立格局中,凭借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为蜀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赞誉。虽然其他人物如曹操、周瑜也在三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从“功高”与“三分国”的语境来看,诸葛亮更符合这一称号。
注: 本文内容基于历史与文学常识整理,旨在提供客观分析,避免主观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