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什么意思】“鸡鸣狗盗”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鸡在天刚亮时啼叫,狗在深夜时吠叫。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一些微不足道、不入流的技能或手段,常用来形容人没有大本事,只懂得一些小技巧或旁门左道。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在逃亡途中,依靠门客中的“鸡鸣”和“狗盗”之术才得以脱身的故事。后人用此典故来讽刺那些靠小聪明或非正统手段解决问题的人。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鸡鸣狗盗 |
拼音 | jī míng gǒu dào |
出处 | 《史记·孟尝君列传》 |
原意 | 鸡在天亮时叫,狗在夜里叫 |
引申义 | 形容人没有真才实学,只会一些小伎俩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能力有限 |
近义词 | 一技之长、小道消息 |
反义词 | 博学多才、才高八斗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职场中:有人靠关系进入公司,但工作能力一般,同事们常说他“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
2. 学习中:有些学生考试作弊,老师批评说:“这不是真才实学,只是鸡鸣狗盗罢了。”
3.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耍小聪明,朋友调侃他:“你这点本事,也就鸡鸣狗盗能行。”
三、文化背景与演变
“鸡鸣狗盗”原本是描述自然现象,后来因为历史故事而成为成语。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讽刺那些靠小聪明而不是真本领取得成功的人。现代使用中,虽然仍有贬义,但有时也带有一点调侃意味,表示对某些人“走捷径”的无奈。
四、注意事项
- 不建议用在正式场合或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 在适当语境下使用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 要注意区分“鸡鸣狗盗”与“鸡鸣狗盗之技”,后者更强调具体的小技能。
总之,“鸡鸣狗盗”虽然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但它背后也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