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的故事说的是什么】“鸡鸣狗盗”是一个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的成语,原意是指古代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的两个小人物——鸡鸣者和狗盗者。他们虽然身份低微,却在关键时刻帮助孟尝君脱险,展现了平凡人也能成就大事的道理。
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那些看似不起眼、不被重视的人或技能,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带有一点讽刺意味,形容人没有大才,只有一些小本事。
“鸡鸣狗盗”最早来源于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的故事。当时他因被秦王扣留,依靠门客中擅长“鸡鸣”和“狗盗”的人,成功逃离秦国。后来,“鸡鸣狗盗”演变为一个成语,既指一些微不足道的技能,也用来形容人能力有限但能解决特定问题。
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才不一定非得是高官厚禄之辈,有时普通人也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轻视任何人的价值。
表格:鸡鸣狗盗故事简介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史记·孟尝君列传》 |
故事主角 | 孟尝君、鸡鸣者、狗盗者 |
故事背景 | 孟尝君被秦王扣留,无法逃脱 |
关键人物 | 鸡鸣者(模仿鸡叫骗开城门) 狗盗者(潜入盗取玉璧) |
故事结果 | 孟尝君成功逃回齐国 |
成语含义 | 1. 指小技能或小人物 2. 有时也带有贬义,形容人能力有限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褒义,强调小人物也有大作用 |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历史典故,也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鸡鸣狗盗”式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