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暮原文及译文赏析】《春暮》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描写春末时节景色与情感的诗歌。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春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一、
《春暮》以春天将尽时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落花、细雨、孤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景物的观察与感受,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深刻体会。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梅子黄时雨,柳丝绿处舟。 | 梅子成熟的时候下着细雨,柳树绿意盎然的地方有小舟轻轻摇曳。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田野的小路被乌云遮蔽,江上的船只灯火独自明亮。 |
朝来入空山,石径斜飞雨。 | 清晨进入空旷的山林,石板小路在斜雨中蜿蜒。 |
独行潭底影相随,回首苍苔满衣襟。 | 独自走在水边,身影与倒影相伴;回头一看,青苔已沾满衣襟。 |
三、赏析要点
1.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梅子”、“柳丝”、“野径”、“江船”等自然意象,营造出春末特有的氛围。
2.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伤。
3. 语言凝练:全诗用词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含蓄之美。
4. 结构紧凑:四句诗层层递进,由外景到内心,情感逐渐加深,结构严谨。
四、结语
《春暮》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对春末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