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挥而就的故事和含义简短】“一挥而就”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写文章或作画时非常迅速、流畅,不需要反复修改。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思敏捷,也表达了对创作过程的一种赞美。
一、成语故事
“一挥而就”最早出自宋代文人黄庭坚的《与王观复书》:“若作一诗,一挥而就。”意思是说,写一首诗,只要动笔就能完成,不需多加思索。
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写作、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中,能够迅速完成且质量高的情况。比如在古代,一些才华横溢的文人,常常能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气势恢宏的文章,这种能力就被称作“一挥而就”。
二、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挥而就 |
拼音 | yī huī ér jiù |
释义 | 形容写作或创作时非常迅速、一气呵成,不需要反复修改 |
出处 | 宋代黄庭坚《与王观复书》 |
用法 | 多用于称赞他人写作或艺术创作的流畅与高效 |
近义词 | 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挥洒自如 |
反义词 | 呕心沥血、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
三、实际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一挥而就”可以用于以下场景:
- 写作:如“他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流畅,简直是‘一挥而就’。”
- 书法:如“这位书法家一笔下去,整幅作品就完成了,真是‘一挥而就’。”
- 演讲:如“他的演讲内容丰富,表达自然,仿佛是‘一挥而就’。”
四、总结
“一挥而就”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更是一种对创作能力的肯定。它强调的是灵感、技巧与经验的结合,体现出一种艺术上的自信与从容。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作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