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入虎口介绍】“羊入虎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羊进入老虎的口中”,比喻弱小的人或事物落入强者的手中,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难以逃脱。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无助与无奈。
该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原文为:“夫骥一日千里,马之骏者也;蹄间三寸,走而不已,其能致千里乎?……今有良马,不以乘之,而驱之使负重,是亦犹羊入虎口也。”后人引申为一种比喻,强调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弱者无法逃脱被吞噬的命运。
“羊入虎口”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以描述弱者陷入强者掌控下的危险处境。它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弱者往往难以自保。这一成语常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以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羊入虎口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四》 |
字面意思 | 羊进入老虎的口中,比喻弱者落入强者的控制之中 |
引申含义 | 弱者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难以逃脱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在强敌面前的无助状态,或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的情节描写 |
情感色彩 | 带有消极、悲观的情绪,强调被动与无奈 |
常见搭配 | “羊入虎口,无路可逃”、“羊入虎口,命悬一线” |
文化意义 | 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强弱关系的认知,强调力量对比的重要性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羊入虎口”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现实世界中强弱关系的形象表达。在现代语境中,它依然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能够准确传达出某种无力反抗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