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是什么意思】“式微”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代诗词或文言文中,用来形容事物逐渐衰落、没落的状态。它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还蕴含着一种文化与历史的厚重感。在现代语境中,“式微”也被用来表达某种趋势或状态的减弱。
一、
“式微”一词源自《诗经》,原意是“微弱”,后引申为“衰落、减弱”。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述国家、王朝或社会风气的衰退。例如《诗经·邶风·式微》中,通过描写劳动者在风雨中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国势衰微的感慨。
在现代语境中,“式微”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现象、趋势或文化的减弱,如“传统礼仪式微”、“传统文化式微”等。它带有一定的惋惜和反思意味,强调一种由盛转衰的过程。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式微 |
拼音 | shì wēi |
出处 | 《诗经·邶风·式微》 |
原意 | 微弱、衰弱 |
引申义 | 衰落、减弱、没落 |
使用场景 | 古代文学、现代语境中的文化、社会现象描述 |
例句 | “传统礼仪式微,令人唏嘘。” “国家式微,百姓苦矣。” |
文化内涵 | 表达对时代变迁、社会兴衰的感慨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描述某种文化、趋势或状态的减弱 |
风格 | 文雅、含蓄、带有情感色彩 |
三、结语
“式微”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对过去辉煌与当下现实之间的对比与思考。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式微”都承载着人们对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深刻理解。在使用这一词语时,应结合具体语境,以准确传达其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