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2025-08-23 18:50:26

问题描述: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是什么,急!求大佬出现,救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3 18:50:26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是什么】《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所写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分析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强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这篇文章在历史、政治和文学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以下是对《过秦论》的原文与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与理解。

一、文章

《过秦论》分为三部分,分别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再到秦二世亡国,层层递进地剖析秦朝兴衰的原因。贾谊认为,秦朝虽然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了天下,但未能施行仁政,导致百姓不满,最终被推翻。

文章语言气势恢宏,逻辑严密,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后世统治者的警示。

二、《过秦论》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占据崤山和函谷关的险要,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共同防守以窥视周王室,有席卷天下、统一天下、囊括四海、吞并四方的雄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在这个时候,商鞅辅佐他,对内制定法律制度,致力于农耕和纺织,修整防御和作战的器械;对外采用连横策略,使诸侯互相争斗。因此,秦人轻松地夺取了西河以外的土地。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祖的基业,沿用旧有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占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土地,向北占领战略要地。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诸侯感到恐惧,纷纷结盟来图谋削弱秦国,不惜拿出珍贵的器物、丰厚的土地,来吸引天下的贤士,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主,都聪明且忠诚守信,宽厚待人,尊重贤才。
非兵不强,非众不盛。故土崩瓦解,不可救药。 兵力不强大,兵力不充足,所以国家像土崩瓦解一样,无法挽救。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如果不施行仁政,那么进攻和防守的形势就会发生变化。

三、总结

《过秦论》不仅是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深刻剖析,更是对治国之道的深刻反思。贾谊通过对比秦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指出“仁义”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文章结构严谨,论证有力,语言雄浑,是古代政论文中的典范之作。

通过以上表格,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过秦论》的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篇经典文章。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