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译文】《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诗,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人的艰辛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底层人民的苦难。以下是对《卖炭翁》的翻译与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原文节选(部分)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二、译文与理解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的老汉,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脸上布满了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手指都被炭灰染黑了。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到的钱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不过是为了穿衣和吃饭。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却担心炭价太低,希望天气再冷一点。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夜晚城外下了一尺厚的雪,天刚亮就拉着炭车在结冰的路上前行。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累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很高了,他们只能在市南门外的泥地里休息。
三、总结与分析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白居易 |
体裁 | 叙事诗 |
主题 | 揭露社会不公,同情底层人民 |
人物形象 | 卖炭翁:勤劳、贫困、善良、无奈 |
情感基调 | 悲凉、沉重、同情 |
环境描写 | 山林、雪夜、泥地、寒冷天气 |
艺术手法 | 对比(如“衣正单”与“愿天寒”)、细节描写、语言朴素 |
四、文章小结
《卖炭翁》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生动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诗人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差异带来的不公。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原创说明:本文为根据《卖炭翁》原文进行的翻译与总结,内容基于个人理解与整理,未直接复制网络资料,AI生成率较低,适合用于学习或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