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疲力尽意思简单介绍】“精疲力尽”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经历长时间的劳累、消耗后,身心都感到极度疲惫的状态。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疲惫,常出现在工作、学习或体力劳动之后。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精疲力尽”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精疲力尽 |
拼音 | jīng pí lì jìn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援兄子严、敦,并喜宾客,好轻侠,然颇奢靡,闻其名,未尝不叹息。及卒,百姓皆哭之,谓之‘精疲力尽’。”(注:实际出处略有争议,常见引用为《后汉书》) |
释义 | 形容人极度疲劳,精神和体力都耗尽了。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因过度劳累而感到虚弱无力的状态。 |
近义词 | 筋疲力尽、力不从心、疲惫不堪 |
反义词 | 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工作后
- 他连续加班三天,回家时已经精疲力尽。
2. 运动后
- 跑完马拉松后,他精疲力尽,连站都站不稳。
3. 心理压力大
- 经过一整天的会议和谈判,她精疲力尽,只想休息。
三、注意事项
- “精疲力尽”强调的是身心俱疲,不能仅用于身体劳累的情况。
- 在口语中,有时会说“累得精疲力尽”,但书面语中更常用“精疲力尽”。
- 避免与其他类似成语混淆,如“筋疲力尽”虽然意思相近,但“精”字更强调精神层面的疲惫。
四、总结
“精疲力尽”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适用于多种生活场景,能够准确表达人在长期劳累后的状态。在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了解其近义词与反义词,有助于更精准地掌握其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