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东山再起”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或势力。这个成语的出处与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密切相关。
一、
“东山再起”这一典故最早见于《晋书·王坦之传》和《世说新语·排调》等古籍中,但其核心故事来源于谢安的生平经历。谢安曾隐居东山(今浙江绍兴),后来出仕,并在淝水之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抵御前秦大军,挽救了东晋王朝。他的这段经历被后人称为“东山再起”,象征着退隐后再度崛起的传奇。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典故名称 | 东山再起 |
出处 | 《晋书·王坦之传》、《世说新语·排调》等 |
涉及人物 | 谢安(东晋名士、政治家、军事家) |
故事背景 | 谢安早年隐居东山,后出仕为官,参与淝水之战,成功挽救东晋 |
成语含义 | 指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或力量,多用于形容政治或事业上的复兴 |
历史意义 | 展现了谢安的智慧与担当,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隐逸与入仕的复杂心态 |
文化影响 | 成为后世文学、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典故,常用于比喻人生低谷后的奋起 |
三、延伸说明
“东山再起”不仅是对谢安个人经历的概括,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一种理想状态:在乱世中保持隐忍,待时机成熟时一展抱负。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通过了解“东山再起”的来源,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涵,也能更深入地体会到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与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