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荦荦大端相关意思】“荦荦大端”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其大端,皆有法度可寻。”原意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或关键所在,后来引申为事情的重要方面或主要问题。
在现代语境中,“荦荦大端”常用于强调某个问题、事件或研究中的核心内容,表示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它不仅可用于学术领域,也可用于日常交流,表达对某件事情的总体把握和重点关注。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
原义 | 指事物的主要部分或关键所在 |
引申义 | 强调事情的重点、核心或主要问题 |
使用场景 | 学术、写作、日常交流中,用于概括整体或突出重点 |
近义词 | 大事、要务、关键、核心 |
反义词 | 琐碎、细节、次要、枝节 |
二、使用示例
示例句子 | 说明 |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作者抓住了荦荦大端,使读者能迅速把握主题。” | 表示文章重点突出,结构清晰 |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时,应先理清荦荦大端,再考虑细节。” | 强调处理问题应先抓主要矛盾 |
“他在这场谈判中,始终围绕荦荦大端展开,避免陷入无谓的争论。” | 表示说话或做事有条理,不偏离主题 |
三、常见误区
误区 | 正确理解 |
认为“荦荦大端”是贬义词 | 实际上是中性或褒义词,强调重点 |
误用为形容人性格 | “荦荦大端”是描述事物或问题,不能用来形容人 |
不分场合随意使用 | 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 |
四、拓展延伸
在实际写作或口语中,若想避免使用“荦荦大端”,可以考虑以下替代说法:
- 核心问题
- 主要矛盾
- 关键点
- 重中之重
- 主要方面
这些词语可根据具体语境灵活替换,保持表达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总结
“荦荦大端”作为汉语中的一个成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它不仅是对事物本质的提炼,也是一种思维方法,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应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做到纲举目张。掌握这一成语的正确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