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意思解释】“目不窥园”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三年不窥园。”原意是指读书专心致志,连庭院都不愿去看一眼,形容一个人非常专注、勤奋学习,不被外界干扰。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目不窥园 |
拼音 | mù bù kuī yuán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原意 | 形容专心读书,不外出或分心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学习或工作非常专注 |
近义词 | 孜孜不倦、专心致志、埋头苦干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心猿意马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目不窥园”最早用来描述西汉著名儒学家董仲舒的勤奋。他年轻时潜心研究《春秋》,甚至三年间没有走出书房,也不去庭院中看一眼,因此得名。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赞扬那些在学业或事业上极其专注、刻苦的人。
随着时代发展,“目不窥园”不再局限于读书,也可以指人在工作中全神贯注、不被外界干扰的状态。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学习环境 | 他为了准备考试,整日目不窥园,几乎不与外界联系。 |
工作场合 | 在项目关键阶段,他目不窥园地完成任务,最终获得领导表扬。 |
文学作品 | 书中描写一位学者目不窥园,终成一代大家。 |
四、注意事项
- “目不窥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上下文,避免误解为“完全脱离现实”。
- 成语强调的是“专注”,而非“孤立”。
五、结语
“目不窥园”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提醒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仍应保持专注与坚持。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适度的“目不窥园”精神,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