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问答 >

报任安书的译文

2025-08-14 15:04:43

问题描述:

报任安书的译文,跪求大佬救命,卡在这里动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4 15:04:43

报任安书的译文】《报任安书》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信,全文情感真挚,内容深刻,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宫刑后仍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与信念。以下是对《报任安书》的译文总结,并结合原文内容制作表格进行对比分析。

一、文章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在受刑之后,面对朋友任安的来信,回应其劝自己“推贤进士”的建议时所写的回信。信中,司马迁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尤其是因李陵事件而遭受宫刑的痛苦,表达了自己忍辱负重、以著书立说为己任的决心。他强调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展现了他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整篇文章语言沉郁悲壮,情感真挚,不仅是一封私人书信,更是一部反映作者精神世界和历史使命感的重要文献。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译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恭敬地再次向您致意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任安大人:从前您赐给我一封信,教导我要谨慎对待人事,以推荐贤才为职责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您的言辞诚恳殷切,似乎希望我不遵从您的意见,反而听信世俗之人的言论
仆非敢如此也。虽罢黜,犹得奉诏书 我不敢这样。即使被贬斥,仍然可以接受朝廷的诏令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仆非敢如此也 现在您却劝我推荐贤才,我实在不敢这样做
仆闻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我听说:人总会死,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则比鸿毛还轻
用之所趋异也 这是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不同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礼,其次不辱骂 最上等的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使自身受辱,再次是不使礼仪受辱,再次是不使言语受辱
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再次是身体受辱;再次是换衣服受辱;再次是被捆绑、鞭打受辱
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其次,幽囚受辱;其次,弃市受辱 再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断体受辱;再次是被囚禁受辱;最后是被公开处决受辱
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 我依靠祖先的功业,得以在京城任职
今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现在天下浑浊,只有我清白;众人都醉了,唯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 我因为言语不慎而遭遇此祸,又受到乡里人的嘲笑
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实际上是君主所戏弄,像艺人一样被豢养,被世俗之人所轻视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被千刀万剐,我也毫无悔意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这种心境只能告诉聪明人,难以对世俗之人讲
仆已明确,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我已经下定决心,要探究天地之间的关系,贯通古今的变化,形成一家之言
罢黜,但未死 被贬斥,但尚未死去
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我确实已经写好了这本书,藏在名山之中,传给有识之人,流传到大城市
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死其犹未悔也 那么我就偿还了之前受辱的责任,即使死一万次也不后悔

三、总结

《报任安书》不仅是司马迁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更是他对人生价值和历史使命的深刻表达。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执着,以及他对真理和理想的不懈追求。

该书信的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