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柴虫的简介】云南柴虫,学名“滇柴胡”,是伞形科植物柴胡属的一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省。由于其生长环境特殊、药用价值高,因此在中药材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云南柴虫不仅在中医药中有广泛应用,同时也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长习性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云南柴虫简介总结
云南柴虫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地林缘或草坡上。其根部为药材的主要来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等功效。由于其品质优良,云南柴虫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青睐。近年来,随着对天然药物资源的重视,云南柴虫的种植与研究也逐渐增多。
云南柴虫简介信息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中文名称 | 云南柴虫 / 滇柴胡 |
学名 | Bupleurum yunnanense (Franch.) H. Léveillé |
科属 | 伞形科(Apiaceae)柴胡属(Bupleurum) |
分布区域 | 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尤以云南产量最大 |
生长环境 | 多生于海拔1500-3000米的山地林缘、草地、灌木丛中 |
形态特征 | 根呈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茎直立,叶片羽状复叶,花黄色,果实为双悬果 |
药用部位 | 根部(主药用部分) |
药用功效 |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升阳举陷、调和肝脾 |
市场价值 | 国内市场需求大,出口量逐年上升,价格较高 |
种植情况 | 近年来人工栽培逐渐推广,但野生资源仍为主流 |
保护现状 | 野生资源因过度采挖面临减少,部分地区已列入地方保护名录 |
云南柴虫作为云南特有的中药材之一,不仅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也在传统医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如何实现可持续采集与科学种植,将是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的关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