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夏,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土夫子蛇毒性,土夫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土夫子 湖南一带对于盗墓者的称呼 土夫子出身贫贱,没有文化。
2、但也行行出状元。
3、黄泥中的上品——“糯米泥”是长沙唐宋土坑墓葬里的回填土(放棺时挖出,后又填入坑中的土)。
4、为此,很多“土夫子”就去墓葬所在地挖取黄泥土。
5、最初偶然挖到了一些唐宋墓葬中的随葬品,卖给古董商,换几升米,几个小钱。
6、但偶尔有一些古器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7、土夫子们见有利可图,于是就以盗掘古墓为职业。
8、慢慢地也开始不去卖黄泥巴,干脆也盗墓为生. 商承祚先生《长沙发掘小记》:“解放前,长沙盗墓甚炽。
9、”长沙古墓葬“经土夫子盗掘,破坏无法统计”。
10、据考察,有的战国墓葬竟然“前后被盗过六次”,“其破坏之甚,实令人发指。
11、”长沙的“土夫子”曾经结成团伙,各有自己的盗掘范围,他们与古董商之间,也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12、这些“土夫子”在长沙凭借自己的“本领”发了一些小财,但同时也造成了文物的损坏和流失。
13、著名的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就是1942年由长沙“土夫子”盗掘出土,后被美国人柯克斯骗走,至今仍流落在美国。
14、 土夫子们多年挖黄泥巴生涯,渐成土层专家,哪个地方有没有墓,他们稍作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15、“土夫子”识别古墓是根据古墓封土(堆筑坟堆的土)和墓葬的回填土的成色、夯层、含水湿度来判断的。
16、也就是“一看二挖”。
17、湖南考古所就有一位胡姓高人,对于土层的了解和分析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8、记得在常德一考古工地, 胡老先生指着一低平洼地说,这里有一战国墓,一北大考古系毕业的高才生不信,与之打赌,结果几锄下去,果然是一座小型的墓葬。
19、原来这位胡老先生就是土夫子出身!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这些“土夫子”精湛的技术,当时的文管会就聘请了当中个别优秀者当了发掘工人。
20、他们的“土”办法,对考古发掘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
21、被称之为“土专家”。
22、尤其是在长沙汉墓的科学发掘中,他们指路引线,免去了诸多不便,因为这些汉墓是十墓九空,许多就是他们干的。
23、这一回算是将功补过。
24、据说马王堆汉墓发掘时其千年女尸在棺内难以取出,“土夫子”们出主意用五块木版斜插进去,将棺侧起,谨慎将女尸取出,因此而得以保存。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