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致橡树朗诵技巧,致橡树 朗诵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每个人的理解不同,重音和节奏的掌握也就不同,我仅从的个人出发谈一下。
2、我们从朗诵的角度把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依次来说: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3、 甚至日光。
4、 甚至春雨。
5、在这一部分,诗人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自己不愿意要的各种爱情。
6、那么,能够突出这几种爱情特点的词句就是重点。
7、这几种意象(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需要重读,但是次重读,最需要重读的是炫耀、单调、常年、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8、这些词汇最容易表达感情。
9、在这一个大层次里,还有小层次。
10、当说凌霄花和鸟儿的时候,多少带有点鄙视;泉源和险峰则完全是一种奉献的爱情,所以要读出那种“虽然可圈可点,但我并不期待”的感觉。
11、最后,“甚至日光,甚至春雨”,音调要扬上去。
12、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13、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14、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15、这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诉说了一种执着与默契。
16、当诗人表明态度的时候,木棉、树、站,要重读, 不够、近旁要次重读。
17、“不够”一词要读得坚定有力,这个“站”字,不但要重读,还要读出深情。
18、当诗人诉说执着与默契的时候,“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呼应的感觉一定要读出来,句子本身在呼应,所说的感情也在呼应。
19、这一句话中,“紧握”“相触”二词要强调,但不是以重音的方式强调,而是以坚定且满怀深情的方式强调。
20、最后,“没有人”可以重读。
21、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22、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23、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24、 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的意象,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意象及形容词本身给我们的感觉去读。
25、这一部分的节奏感一定要把握好,其语速变化这里没法细说,希望你自己好好体会一下。
26、最后“终身相依”一定要语速放慢且深情,“终身”二字要加强。
27、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28、最后一部分,我们要把感情升华。
29、这一部分很多字词读起来都有难度,因为一个字所包含的可能就是很有分量的感情。
30、第一个字“这”,其中既有感情,又有思考,指代了作者想要的爱情,分量何其重也,所以,“这”字读完了要有挺顿,但是由于要切合整体节奏,停顿不宜太长。
31、同样,“伟大”、“坚贞”,也不可小视,至少要用重音将其突出一下。
32、最后一句话,说实话,我自己都觉得没有理解,所以我诵读的时候只是采取一般处理方法,也不知对不对。
33、“爱”字舒缓深情,“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这两句稍快一点,最后“足下的土地”读得坚毅且有回味感一些。
34、读这首诗的时候内心要怀着美好的感情和向往,因为是首含蓄的爱情诗,所以要特别注意不要高声朗读,以免破坏了诗中的含蓄美和意境,最好是配上舒缓的音乐,这样效果会更好。
35、现代诗的朗读,主要以诗文中的标点或情感重音为依据,进行节奏划分。
36、如《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划“/”的即是以情感重音为标志进行短顿,划“//”则是按标点进行的停顿。
37、停顿是为了:一顺应语法需要;二突出段落层次;三强调和突出某些重要的信息和感情。
38、传统古典诗词的朗诵,其节奏处理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话剧腔的方式进行律动均分地处理;二是按照传统吟诵的方式进行平仄交替的处理。
39、下面分别简要说明。
40、一、话剧腔式的处理:根据传统诗文的特点将诗词分成两字一节的基本节奏单位,不可拆分地则划分一字的独立节奏单位,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2、”其节奏为:2-2-1式和2-1-2式两种。
43、七言诗则在五言诗的基础上,在每句前增加一个两字节的节奏单位,其节奏为2-2-2-1式和2-2-1-2式,如“故人/西辞/黄鹤楼”(2-2-21),烟花/三月/下/扬州(2-2-1-2)”。
44、词的读法与之基本一致,所特别处在于词中存在一种领字句,如“残蝉渐绝。
45、傍/碧砌/修梧,败叶/微脱。
46、”(柳永《应天长》),“傍”字即为此两句之领字,实际上是“傍碧砌修梧”、“傍败叶微脱”。
47、此种句式,领字后应有稍微停顿。
48、二、传统吟诵式的处理:传统诗词的创作依据平仄相间的原则而成,故传统吟诵的时候也依据平仄相间的原则进行停顿,基本原则是:平长仄短。
49、即两字一节中,以后字的平仄为据,遇平声则拖长,遇仄声则收短。
50、仍以前诗为例。
51、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5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3、”(凡注“——”处即为拖长,标“/”处即为短促地稍顿)再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5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5、”词之处理亦如是,即按“平长仄短”之规律。
56、补充:【抑扬、情绪】一、话剧腔式的处理话剧腔朗诵根据情感重音进行声调抑扬,情感重音不简单等于音量的大小,根据需要有起(扬)有伏(抑),有急(扬)有徐(抑)。
57、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再别康桥》)其中“轻轻的”、“走了”都是情感表达的重音,但其情绪舒缓、沉郁,故而在处理上声音要低,速度要慢(抑)再如:“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致橡树》)其中“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都是情感表达的重音,但是情绪表达坚定、有力,故声音高昂(扬),但语速稳定(抑)。
58、二、传统吟诵式的处理在朗读古诗词文的时候,可以以传统吟诵的方式对诗文进行处理,依据四声平仄抑扬声调,具体为:北方方言中平声(阴平、阳平)声调较高,声音稳定;仄声(上声、去声、入声)声调较低,声音起伏变化明显。
59、南方方言中平声(阴平、阳平)声调较低,声音稳定;仄声(上声、去声、入声)声调较高,声音起伏变化明显。
60、传统诗词文赋在创作中也是依据汉语四声规律进行创作,故在朗诵时以四声高低进行抑扬处理,有利于还原作者情绪,是朗读古诗词的最好方法。
61、我们要把感情升华。
62、这一部分很多字词读起来都有难度,因为一个字所包含的可能就是很有分量的感情。
63、第一个字“这”,其中既有感情,又有思考,指代了作者想要的爱情,分量何其重也,所以,“这”字读完了要有挺顿,但是由于要切合整体节奏,停顿不宜太长。
64、同样,“伟大”、“坚贞”,也不可小视,至少要用重音将其突出一下。
65、最后一句话,说实话,我自己都觉得没有理解,所以我诵读的时候只是采取一般处理方法,也不知对不对。
66、“爱”字舒缓深情,“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这两句稍快一点,最后“足下的土地”读得坚毅且有回味感一些。
67、每个人的理解不同,重音和节奏的掌握也就不同,我仅从的个人出发谈一下。
68、我们从朗诵的角度把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依次来说: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69、甚至日光。
70、甚至春雨。
71、在这一部分,诗人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自己不愿意要的各种爱情。
72、那么,能够突出这几种爱情特点的词句就是重点。
73、这几种意象(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需要重读,但是次重读,最需要重读的是炫耀、单调、常年、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74、这些词汇最容易表达感情。
75、在这一个大层次里,还有小层次。
76、当说凌霄花和鸟儿的时候,多少带有点鄙视;泉源和险峰则完全是一种奉献的爱情,所以要读出那种“虽然可圈可点,但我并不期待”的感觉。
77、最后,“甚至日光,甚至春雨”,音调要扬上去。
78、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79、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80、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81、这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诉说了一种执着与默契。
82、当诗人表明态度的时候,木棉、树、站,要重读, 不够、近旁要次重读。
83、“不够”一词要读得坚定有力,这个“站”字,不但要重读,还要读出深情。
84、当诗人诉说执着与默契的时候,“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呼应的感觉一定要读出来,句子本身在呼应,所说的感情也在呼应。
85、这一句话中,“紧握”“相触”二词要强调,但不是以重音的方式强调,而是以坚定且满怀深情的方式强调。
86、最后,“没有人”可以重读。
87、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