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是啥意思】“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是一句出自《左传》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反复发生后,力量或气势逐渐减弱,最终耗尽。这句话原本是用来描述战争中士气的变化,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情境,用来提醒人们做事要有节制,避免过度消耗。
一、含义总结
词语 | 含义解释 |
一而再 | 第一次、第二次地重复做某事,表示多次尝试 |
再而衰 | 经过两次之后,力量或精神开始衰退 |
三而竭 | 第三次尝试时,已经完全耗尽,无法继续 |
整体意思是:一件事如果反复进行,第一次可能还有力气,第二次就显得疲惫,第三次则彻底耗尽,无法继续下去了。
二、出处与背景
该语句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原文为: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是在讲述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曹刿对鲁庄公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打仗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最盛,第二次就减弱了,第三次就完全没有了。
三、引申意义
在现代生活中,“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常被用来比喻:
-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反复尝试却不见成效,反而会让人疲惫。
- 注意节奏与分寸:任何事情都需要适度,过度消耗只会适得其反。
- 提醒人们学会适时停止:当精力或资源接近枯竭时,应考虑调整策略或休息。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工作压力 | 长期加班导致效率下降,就是“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的体现。 |
学习状态 | 反复复习但效果不佳,说明需要改变方法或休息。 |
情感关系 | 反复沟通无果,双方情绪耗尽,关系难以维持。 |
五、总结
“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它提醒我们:做事要有节奏,不可盲目重复;保持适度,才能长久。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人际关系,都要懂得“适可而止”,避免因过度消耗而失去原有的动力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