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生涂炭词语意思是什么】“苍生涂炭”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的悲惨景象。下面我们将从词语含义、出处、用法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苍生涂炭 |
含义 | 指百姓处于极度痛苦和灾难之中,形容战乱或灾祸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民者,国之本也;财者,民之命也。……今百姓皆有忧色,而上不察,此其为弊,甚于涂炭。”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战争、天灾、政治动乱等导致民众生活艰难的情景。 |
近义词 | 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饥寒交迫 |
反义词 | 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太平盛世 |
二、词语解析
“苍生”指的是普通百姓,“涂炭”原意是泥浆和炭火,比喻极端的痛苦与灾难。合起来,“苍生涂炭”形象地表达了人民在战乱或灾害中备受煎熬的状态。
这个成语多用于历史叙述、文学作品或政论文章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警示意义。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历史叙述 | “元末农民起义期间,天下大乱,百姓苍生涂炭,民不聊生。” |
文学描写 | “小说中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惨状,处处可见苍生涂炭的景象。” |
政治评论 | “如果国家治理失当,必致苍生涂炭,社会动荡不安。” |
四、总结
“苍生涂炭”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强调了人民在灾难中的悲惨境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动荡现实,也提醒人们关注民生疾苦,重视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