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不爱牡丹花的全诗】“何人不爱牡丹花”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一诗,全诗为:
>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首诗通过对比芍药和荷花的美,突出了牡丹的高贵与艳丽,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一、诗歌背景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刘禹锡(唐代) |
诗题 | 《赏牡丹》 |
出处 | 《全唐诗》 |
创作背景 | 唐代是牡丹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牡丹的赞美,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
主旨 | 赞美牡丹的国色天香,表达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
二、诗句解析
句子 | 解析 |
庭前芍药妖无格 | 芍药虽美,但缺乏风骨,不够高雅 |
池上芙蕖净少情 | 莲花虽清秀,却显得冷淡,缺少情感 |
唯有牡丹真国色 | 只有牡丹才真正具有国色天香 |
花开时节动京城 | 牡丹盛开时,整个京城都为之倾倒 |
三、艺术特色
1. 对比手法:通过与芍药、荷花的对比,突出牡丹的独特之美。
2. 语言简练:用词精准,意象鲜明,富有画面感。
3. 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热爱与推崇。
四、影响与意义
- “何人不爱牡丹花”成为后世文人赞颂牡丹的经典名句。
- 该诗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牡丹的推崇,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
- 在文学史上,这首诗被视为咏物诗中的佳作。
五、相关拓展
项目 | 内容 |
牡丹象征 | 富贵、繁荣、美丽 |
刘禹锡风格 | 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常借景抒情 |
后世评价 | “牡丹之歌,自刘禹锡始”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何人不爱牡丹花”的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体现了唐代文化中对牡丹这一花卉的高度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