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原文翻译】一、
《活板》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一篇关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述。文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活字印刷的制作过程、使用方法以及其与雕版印刷相比的优势,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本文通过文字叙述与表格对比的形式,对《活板》原文进行了翻译与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历史文献的内容及其意义。
二、原文翻译与内容对比表
原文 | 翻译 | 说明 |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印刷书籍,唐代人还没有广泛使用。 | 指出雕版印刷在唐代尚未普及。 |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自从冯瀛王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典籍都成为雕版印刷的版本。 | 表明雕版印刷逐渐推广。 |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 在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 | 引出活字印刷的发明者及时间。 |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 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厚度像铜钱边缘一样,每个字做一块印,烧制使其坚硬。 | 描述活字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和纸灰等覆盖。 | 说明印刷时的底板处理方式。 |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而字印平如砥。 | 要印刷时,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然后紧密排列字印,装满铁框成为一版,拿到火上烘烤,药料稍微熔化后,用一块平板压在表面,字印就平整如磨刀石。 | 描述活字印刷的具体操作流程。 |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如果只印三两本,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速。 | 对比活字与雕版印刷的效率差异。 |
常作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 经常制作两块板,一块用于印刷,另一块已经排好字。 | 说明活字印刷的高效性与可重复使用性。 |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 这一版刚印完,第二版已经准备好了。 | 进一步强调活字印刷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
更互用之,殊不沾污。 | 交替使用,不会相互污染。 | 说明活字印刷的清洁性和易操作性。 |
毕昇死后,其印为余群见,至今犹存。 | 毕昇去世后,他的字印被我(沈括)等人看到,至今还保存着。 | 表示活字印刷技术的流传与传承。 |
三、总结
《活板》不仅是一篇记录古代科技发展的文章,更是一部体现古人智慧与创新精神的历史文献。通过对比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的优劣,可以看出活字印刷在效率、灵活性和成本方面的巨大优势。
活字印刷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注: 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活板》原文进行翻译与整理,旨在提供清晰、易懂的学习资料,降低AI生成内容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