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简介是什么】《弟子规》是清代学者李毓秀所著的一部启蒙读物,原名《训蒙文》,后经贾存仁修订并更名为《弟子规》。这部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内容简明扼要,主要讲述为人处世、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规范,是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弟子规》的基本信息,以下为与表格形式的展示:
一、
《弟子规》是一部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儿童启蒙读物,强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全书共360句,1080字,语言通俗易懂,结构严谨,便于记忆和诵读。它不仅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工具,也对个人品德修养具有深远影响。在现代社会,《弟子规》依然被广泛用于传统文化教育和道德培养中。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弟子规 |
原名 | 训蒙文 |
作者 | 李毓秀(清代) |
修订者 | 贾存仁 |
出版时间 | 清代(具体年代不详) |
字数 | 共360句,1080字 |
核心思想 | 儒家伦理,强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 |
内容结构 | 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部分 |
教育对象 | 儿童及初学者 |
现代意义 | 用于传统文化教育、道德修养及家庭教育 |
特点 | 语言简洁、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和实践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弟子规》不仅是一部经典读物,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用简单的话语传达深刻的道理,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