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 正文
2022-10-11 05:40:50

论学取友(论学)

导读 大家好,小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论学取友,论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

大家好,小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论学取友,论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论语十则》白话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白话文:学过的知识,经常去实践,不也是很愉快的吗?3、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4、——《论语述而》白话文:我不能算是圣人啊,我学习不感到厌倦教育不觉得疲惫而已。

5、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论语·秦伯》白话文: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7、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公冶长》 白话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9、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0、——《论语·为政》白话文: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记得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11、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2、——《论语述而》白话文: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1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论语雍也》白话文: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5、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论语十则》白话文: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17、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白话文: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19、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0、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3、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1、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34、不学诗,无以言。

35、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36、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7、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38、有教无类。

39、 ——孔子论学习《论语》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40、 采纳《孔孟论学习》 阅读能力目标 1)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现象,感知古今语言的不同。

41、 2)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42、写作能力目标 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

43、思想教育 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

44、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作者、作品简介《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45、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46、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4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48、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4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50、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51、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52、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53、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54、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55、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56、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57、《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

58、《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59、《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60、三、语文基础知识目标(一)生字: 论语 lún 不亦说乎yu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ǎnɡ dài 不悱不发fěi 举一隅yú 奕之为数yì 辟若掘井(pì) 流杵也chǔ (二)翻译课文。

61、《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62、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63、” 第三则: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64、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65、 第四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66、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67、 第六则:对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不如发自内心地喜欢研究它。

68、 第七则: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69、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70、第八则: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一起商讨,交谈。

71、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获得很深的学问,并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72、自己找到了正确方法,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就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73、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74、第十一则: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会儿晒它,一会儿冰冻它,没有能够生存下去的。

75、……现在,围棋作为一种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学不会。

76、一位名叫秋的围棋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

77、让他教导两个人学习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从秋的教导。

78、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从秋的教导,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来射它,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

79、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80、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泉水,还是一口废井。

81、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这本书。

82、我读《武成》,只是选择读其中的二三页罢了。

83、仁道之君挥无敌于天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质询疑点〗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要遵循什么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84、 三、作业:试背全文。

85、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文章主旨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86、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7、”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88、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89、关于学习的方法。

90、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1、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92、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3、”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94、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95、关于学习的内容。

96、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

97、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98、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99、关于学习的目的。

100、孔孟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101、二、重点语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析 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

102、孔子讲学习,不是学过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时间去实习。

103、在学习中还要有体会,有心得,所以说不也喜悦吗?正因为学了有体会,所以感到喜悦。

104、学习时有朋友来共同切磋,比一个人学习好,所以说有朋友来,不也快乐吗?这样,孔子讲的学习,不光讲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提高品德教育。

10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6、 解析 这一句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

107、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

108、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

109、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110、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

111、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112、三、文章思路 (1)要有好的求知态度 好学——谦虚老实——以学习为乐 (2)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按时复习——总结复习,发现新知——学思结合——注重启发 (3)要有好的学习原则 居之安,则资之深——积累重要——坚持不懈 (4)要有好的学习原则——修养身心四、写作特点 论学的这几则也能充分地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

113、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性口语写成的,可以说是明白如话。

114、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

115、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那位被学生们誉为“循循善诱”的师长。

116、最后,《论语》不以善譬称;但偶尔也有生动确切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

117、 关于《孟子》的语言特色,一般认为与《论语》基本相同,属语录体。

118、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节。

119、课文中“弈秋诲人”的故事,就是一例。

120、如“一心以为有鸿鹄之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21、这种故事往往就成了寓言。

122、这样的寓言是为了说理,为了辩论。

123、善于论辩,是孟子的特点。

124、《孟子》里许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等。

125、孟子的寓言,则多有民间故事色彩。

126、五、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从学习方法、态度、原则、意义四方面谈:也可细分为十方面。

127、自得之、启发式与今主动学习最有关) 从以下十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 1. 温习的重要(第一,二则)。

128、 2.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 (第三则)。

129、 3. 虚心好学(第四、五、八则)。

130、 4. 情感、态度于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则)。

131、 5.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第七则)。

132、 6.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第九则)。

133、 7. 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主动获得(第十则)。

134、 8. 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第十一则)。

135、 9. 做学问要有成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第十二则)。

136、 10.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第十三则)。

137、其议论方式主要是两种。

138、其一是直截了当提出观点(直接下结论),如第五、七则。

139、这第二种议论方式为第一、二、三、四、六则。

140、这和《论语》的语言精练有关,同样属于事理例证的,《孟子》成为格言式句子的就较少。

141、此外,第八、九两则分别属于第二、第一种。

142、课文中《孟子》的论证方式的总特点是:一是因长于类比,多层次层层推进,显得逻辑性强。

143、二是善作形象类比,常用故事、寓言、比喻作为其论据。

144、这是孟子的突出特点,为孔子所不及。

145、其议论方式也是两种。

146、其一是事理论证,即第十则,此则层层推进特别明显。

147、其二是事实论证,即例证法,形象类比,即第十一、十二、十三则。

148、长于事实例证是《孟子》议论的一大特点,这样的议论往往有较强的说服力。

149、板书:1. 温习的重要(第一,二则)。

150、 2.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 (第三则)。

151、 3. 虚心好学(第四、五、八则)。

152、 4. 情感、态度于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则)。

153、 5.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第七则)。

154、 6.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第九则)。

155、 7. 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主动获得(第十则)。

156、 8. 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第十一则)。

157、 9. 做学问要有成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第十二则)。

158、 10.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第十三则)。

159、孔子名人名言最全篇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160、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61、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62、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6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65、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66、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167、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68、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169、”请问之。

170、曰:“恭、宽、信、敏、惠。

171、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2、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173、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174、 不迁怒,不二过。

17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6、 无欲速,无见小利。

17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78、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79、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80、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81、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2、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83、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184、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8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86、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87、 巧言乱德。

188、 巧言令色,鲜矣仁。

189、 刚、毅、木、讷近仁。

190、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91、 听其言而观其行。

192、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93、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9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95、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196、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97、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98、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99、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00、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01、 礼之用,和为贵。

202、 放于利而行,多怨。

203、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20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05、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0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7、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208、回也不改其乐。

209、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210、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11、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212、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1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14、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15、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16、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17、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218、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219、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20、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21、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22、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23、 子谓于产。

224、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22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26、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2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28、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29、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30、 放于利而行,多怨。

23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3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3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34、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35、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36、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

237、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38、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39、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40、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41、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242、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43、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44、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4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46、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47、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48、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49、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50、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5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52、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5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54、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5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56、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257、 不学诗,无以言。

258、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5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60、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61、 有教无类。

262、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263、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64、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265、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66、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67、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68、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69、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70、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27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72、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73、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27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75、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76、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277、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278、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279、……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280、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281、....故为政在人。

282、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83、 子路问事君。

284、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28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86、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87、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288、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289、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90、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

291、孝慈,则忠。

292、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93、”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294、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1温故而知新;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