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 正文
2022-08-12 23:48:08  来源:  编辑:

浙江大学校歌完整视频(浙江大学校歌)

大家好,小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浙江大学校歌完整视频,浙江大学校歌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浙江大学校歌》(《大不自多》)原文: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 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 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 尔听斯聪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昔言求是 实启尔求真习坎示教 始见经纶无曰已是 无曰遂真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何以新之 开物前民嗟尔髦士 尚其有闻念哉典学 思睿观通有文有质 有农有工兼总条贯 知至知终成章乃达 若金之在熔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浙江大学校歌》(《大不自多》)翻译:大海浩瀚而不自满,所以能容纳千万条江河。

2、学问的世界无边无际,抵达天地的尽头。

3、形而上的称为道,形而下的称为器。

4、礼制主导世界的差异,音乐使社会和谐共存。

5、明白其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更加聪慧明智。

6、有一所国立大学,在中国东南的浙水之滨。

7、它以求是为宗旨,其实就是启迪人们求真。

8、持之以恒潜心教学,才能逐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9、不要说已把握事物本质,也不要说已穷尽真理。

10、没有什么变革不需要继承,没有什么传统不可以创新。

11、怎样改革创新?实践探索奋勇争先。

12、诸位年轻的英才,应当明了这些重要道理。

13、要致力于学问,以达到思想睿智、见识通达。

14、我们有人文、科学、农业、技术多种学科。

15、要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源流和实践运用。

16、象金子在熔炉中一样,锻造伟大的成果。

17、立足民众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不要被宗派门户所束缚。

18、努力振兴祖国,使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

19、扩展资料:校歌分三章,或曰三段:第一章讲的是国立大学的精神:在旧中国,大学大体有三类:一类是国立大学,即全由国家财政出钱办的,如清华、北大、中央大学、浙大、武大、交大、中山、河大等;一类是教会办的,如燕京、金陵、圣约翰、华西等;还有一类基本以私人为主办的,名为私立,如南开、暨南等。

20、国立大学的精神就是它的综合性、就是“海纳江河”。

21、它不同于专科学校,应当各种学科兼收并蓄。

22、在这样的大学里,学科繁多,但不外形而上(即理论科学)和形而下(即讲求实际的应用科学)。

23、在这样的大学里,礼制 (即制度)是需要的,因为它将规范学校各方面的活动,比如教学,科研,考试,生活管理等,但同时也需要乐、乐主和同,这里意味着大学内部的各方面又需要和谐,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都如此,只有和谐才能调动人的主动积极性,产生合力。

24、因此理论与实践,原则和应用,礼与乐,秩序与和谐,你要知道它们不是两种事物,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样,你的所见所闻才会全面,人才会变得聪明。

25、第二章说明国立浙江大学的精神,发挥校训“求是”二字之真谛:成均古代表示大学,这里是说,浙江有所大学过去叫求是书院。

26、所谓“求是”实际即启发你去追求真理。

27、人只有求真,才能善,才能美。

28、习坎从易经中来,代表水。

29、水之美德为渐、为默、为恒。

30、古诗日:“唯见长江天际流”,又有“江河万古流”。

31、一般情况下,江水默默地、不间断地永远朝东流去,这里启示我们为学要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经纶天下之才。

32、“无曰已是”四句是校训“ 求是”的真讳,即别认为已很正确,已经找到真理,而要不断去追求,即无曰遂真,而要求真。

33、“靡革匪因”二句说明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革新,不要因循守旧,而革新又需要继承(因袭),这里实际有创新的意思。

34、创新就要不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奥秘。

35、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也才能真正走在群众的前面。

36、这里浙大的精神就是要求是,要创新,要循序渐进,锲而不舍。

37、第三章讲的是浙大的使命:使命就是培养优秀的学生。

38、这样的学生在校时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所谓念哉典学,理念“使命”就是学习,但不是死读书,要学会深入思考,能洞察事物的本质。

39、学问是多方面的,我校有文理工农医……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局部,要兼总条贯,即要融会贯通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学理工的学点文、艺,学文法的学点科技知识。

40、但又要知至知终,知道自己的根本目的,不能样样涉猎,样样不精。

41、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即有所为有所不为。

42、只有这样,才能若金之在熔,即经过锻炼,成章乃达,完成漂亮的文章,当然这里意指成才。

43、但这样的人出校后,你要求发展还要立足于群众之中,所谓尚亨于野,而且要有广阔的胸怀,不要去搞小宗派,只谋一己之利。

44、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建设好国家,让世界来认同。

4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浙江大学校歌大海浩瀚而不自满,所以能容纳千万条江河。

46、学问的世界无边无际,抵达天地的尽头。

47、形而上的称为道,形而下的称为器。

48、礼制主导世界的差异,音乐使社会和谐共存。

49、明白其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更加聪慧明智。

50、有一所国立大学,在中国东南的浙水之滨。

51、它以求是为宗旨,其实就是启迪人们求真。

52、持之以恒潜心教学,才能逐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53、不要说已把握事物本质,也不要说已穷尽真理。

54、没有什么变革不需要继承,没有什么传统不可以创新。

55、怎样改革创新?实践探索奋勇争先。

56、诸位年轻的英才,应当明了这些重要道理。

57、要致力于学问,以达到思想睿智、见识通达。

58、我们有人文、科学、农业、技术多种学科。

59、要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源流和实践运用。

60、象金子在熔炉中一样,锻造伟大的成果。

61、立足民众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不要被宗派门户所束缚。

62、努力振兴祖国,使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

63、扩展资料:一、校歌历史1938年11月19日,在广西宜山,竺可桢校长主持校务会议,会议决定以“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并决定请著名国学家马一浮写校歌歌词。

64、马一浮作的这首歌词,因为引用了较多的古典,用的是文言文,不太通俗,且读起来有时比较拗口,竺校长曾考虑改写,但他又觉得,马老作的歌词虽文理艰深,但含义深远,很能体现浙江大学所追求的求是精神。

65、因此,这首“大不自多”歌仍请著名作曲家、当时的国立中央音乐学院的应尚能教授谱曲,并经校务会议通过,正式定为浙江大学校歌。

66、1992年4月浙大95周年校庆期间,曾任宁波大学校长的浙大土木系44届毕业生朱兆祥(前浙大合唱团团长)和浙大外文系46届毕业生邓爽,应浙大合唱团老团员的建议,把校歌歌词逐句对应式地译成白话文,以便阅读。

67、二、形象标识浙江大学现行校标始见于1990年12月15日公布的浙江大学校标设计稿方案(详见方案一、方案二)。

68、通过广泛征求师生员工和校友的意见,较为一致地倾向于方案一,即以传统的求是鹰为主体所构成的校标设计稿,保留二三十年代浙江大学校徽中求是鹰的基本形状,体现历史的继承性。

69、1991年1月22日,学校举行校务会议,对校标方案作了审议,会议认为二个校标设计方案在设计思想和表现形式上各具特色,方案二在形式上有一定新意。

70、经过讨论,校务会议确定方案一为校标方案,并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71、1991年1月31日,校务会议再次审议了修改后的校标,现行校标获得正式通过。

72、2017年5月11日,校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校标的数字化精细化处理方案。

73、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浙江大学 词:马一浮,曲:应尚能大不自多,海纳江河。

74、[1]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75、[2]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

76、[3]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

77、[4]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5]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78、[6]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

79、[7]习坎示教,始见经纶。

80、[8]无曰已是,无曰遂真。

81、[9]靡革匪因,靡故匪新。

82、[10]何以新之?开物前民。

83、[11]嗟尔髦士,尚其有闻。

84、[12]念哉典学,思睿观通。

85、[13]有文有质,有农有工。

86、[14]兼总条贯,知至知终。

87、[15]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

88、[16]尚亨于野,无吝于宗。

89、[17]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90、[18] [1] 语出《庄子·秋水》。

91、黄河河伯见到百川灌河,水势浩大,于是欣然自喜。

92、及见到北海之浩瀚无边,方知自己的渺小。

93、北海海神若对河伯说:“天下之水,漠大于海,万川归之,......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94、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多:赞美、夸耀。

95、[2] 无际:无边。

96、际于天地:边际径接天地,形容学海无边,学问广大。

97、[3] 语出《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98、”[4] 语出《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99、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100、”又,《史记·乐书》曰:“乐统同,礼别异。

101、”礼,泛指各种规范。

102、主:掌管,主持。

103、[5] 不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相反相成的关系。

104、听,感受。

105、聪:聪慧。

106、[6] 语出《周礼·春官·大司乐》曰:“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107、”成均:周代大学。

108、浙:浙水,浙江。

109、[7] 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110、”唐代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111、”[8] 语出《周易·坎》:“《象》曰:水洊至,《习坎》。

112、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113、”三国陆绩曰:“洊,再。

114、重,习也。

115、水再至而溢,通流不舍昼夜。

116、重习相随以为常,有似于习,故君子象之,以常习教事,如水不息也。

117、”经纶:整理过的丝缕,此处比喻规模、气象。

118、[9] 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119、遂:达到。

120、[10] 靡:没有。

121、革:改变。

122、匪:非。

123、因:因袭,继承。

124、故,老的,旧的,原来的。

125、新:更新。

126、[11] 语出《周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127、”开物:研究事物,揭示规律。

128、前民:做大众的先导、榜样。

129、[12] 语出《诗·小雅·甫田》:“烝我髦士。

130、”髦:俊。

131、尚:表示劝勉的语气词。

132、有闻:指博学多闻 (另一解释为:知道,懂得,明了)。

133、[13] 语出《书·兑命下》:“念终始典于学,劂德修罔觉。

134、”唐代孔颖达疏:“念终念始,常在于学。

135、”《尚书·洪范》:“思曰睿,睿作圣。

136、”《易·系辞》:“观其会通,而行其典礼”。

137、典,常,恒久不断。

138、思:思考,思维。

139、睿:深明,通达。

140、观:观察,审察。

141、观通,审视事物的各种变化。

142、[14] 文:指人文学科。

143、质:指理学学科。

144、农:指农学学科。

145、工:指工学学科(另一解释:文,文华辞彩。

146、质,内秀质朴)。

147、[15] 语出《易·乾·文言》:“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148、” 至:知识的由来与发展。

149、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150、兼总:指各种知识兼容并蓄,全面掌握。

151、条贯:指有条理、有系统。

152、[16] 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153、”又,《说文》曰:“章,乐竟为一章。

154、”章,章节,引申为达到一定阶段、一定水平。

155、[17] 语出《易·同人》卦辞:“同人于野,亨”,“同人于宗,吝”。

156、唐代孔颖达疏:“野,是广远之处,借其野名,喻其广远。

157、言和同于人,必须宽广无所不同,用心无私,乃得亨通。

158、“亨,指顺利,没有阻碍;吝,偏执,固守,局促。

159、宗,宗派。

160、[18] 树,建设,振兴。

161、同,和谐相处。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