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出处,天作孽犹可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意思是:表示一个人如果自招灾祸,是没有办法逃避的。
3、出处:周代 先秦诸子 《尚书·太甲(中)》原文:“王拜手稽首曰。
4、予小子不明于德。
5、自厎不类。
6、欲败度。
7、纵败礼。
8、以速戾于厥躬。
9、天作孽。
10、犹可违。
11、自作孽。
12、不可逭。
13、”译文:嗣王拜跪叩头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行,自己招致不善。
14、多欲就败坏法度,放纵就败坏礼制,因此给自身召来了罪过。
15、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回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
16、以前我违背师保的教训,当初不会责备自己;还望依靠您的匡救的恩德,谋求我的好结局。
17、”扩展资料这是一句俗语,表示一个人如果自招灾祸,是没有办法逃避的。
18、它的原话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19、与”咎由自取“、”自取灭亡“、”罪有应得“同义。
20、《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21、《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22、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甲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解释】意思是上天降下的灾难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23、【出处】《尚书·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4、“【例句】王只说了一句:“没什么好说的,人嘛,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25、”如果这个灾难是上天降下来的,那么还可以理解,毕竟人不能胜天。
26、但如果这个灾难是人所为的,那么就不能饶恕了。
27、表示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自招灾祸,是没有办法逃避的。
28、扩展资料:这句话是出自——先秦诸子《尚书》。
29、原文:王拜手稽首曰。
30、予小子不明于德。
31、自厎不类。
32、欲败度。
33、纵败礼。
34、以速戾于厥躬。
35、天作孽。
36、犹可违。
37、自作孽。
38、不可逭。
39、译文:嗣王拜跪叩头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行,自己招致不善。
40、多欲就败坏法度,放纵就败坏礼制,因此给自身召来了罪过。
41、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回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
42、以前我违背师保的教训,当初不会责备自己;还望依靠您的匡救的恩德,谋求我的好结局。
43、”“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44、”出自《尚书·太甲》,意思是: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45、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时的感受。
46、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为伪书。
47、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48、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49、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50、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51、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52、上天降下来的灾祸可以避开,自己招惹的灾祸无处可逃。
53、与咎由自取、自食恶果的意思相同,全是因为自己的过错所造成的恶果。
54、举例说明:自作孽不可活,像这般倒行逆施的恶徒,必遭法律制裁。
55、出自:《尚书·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56、拓展资料: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57、是一个常用的汉语短句,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自招灾祸,那是没有办法逃避的“,跟”自取灭亡“、”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同义。
58、它的原话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59、违,回避。
60、逭,逃脱。
61、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出处《尚书·太甲(中)》:“王拜手稽首曰。
62、予小子不明于德。
63、自厎不类。
64、欲败度。
65、纵败礼。
66、以速戾于厥躬。
67、天作孽。
68、犹可违。
69、自作孽。
70、不可逭。
71、”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示例:《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
72、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也。
73、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74、国家间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75、《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76、自作孽,不可活。
77、此之谓也。
78、”参考资料:《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百度百科孟 子 曰 : 仁 则 荣 仁 则 辱 今 恶 辱 而 居 仁 犹 恶 湿 而 居 下 也 恶 之 莫 贵 德 而 尊 士 贤 者 位 能 者 职 国 家 间 暇 及 时 明 其 政 刑 虽 大 国 必 畏 之 矣 《诗》 云 :‘迨 天 之 未 阴 彻 彼 桑 土 绸 缪 牖 户 今 此 下 民 或 敢 侮 予 ’ 孔 子 曰 :‘ 此 诗 者 其 知 道 乎 ’ 能 治 其 国 家 谁 敢 侮 之 今 国 家 间 暇 及 时 般 乐 怠 敖 自 求 祸 也 祸 福 无 自 己 求 之 者 《诗》 云 :‘ 永 言 配 命 自 求 多 福 ’ 《太 甲》 曰 :‘ 天 作 孽 犹 违 自 作 孽 活 ’ 此 之 谓 也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孟子说:〔诸侯卿相〕实行仁政会得荣耀;实行仁之政会遭受屈辱今些人非常厌恶屈辱仍处于仁之境地正好比方面厌恶潮湿方面又自处于低洼之地样假若真厌恶屈辱好德贵而尊敬士人使有德行人居于相当官位有才能人担任定职务;国家无内忧外患趁时候修明政治、法典纵使强大邻国也定会畏服了《诗经·豳风·鸱鸮》上说:‘趁着雨没下来云没起桑树根上剥些皮门儿窗儿都得修理下面人们谁敢把我欺’孔子说:‘做篇诗懂得道理呀能够治理国家谁敢侮辱呢’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人们追求享乐怠惰游玩等于自找祸害祸害或者幸福没有自己找来《诗经·大雅·文王》上又说:‘我们永远要与天命相配行事则福禄会自己来’《太甲》上也说过:‘天降灾害还躲避自作罪孽逃也逃了’正意思。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