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互动 > > 正文
2022-08-03 13:00:07  来源:  编辑:

潜艇下潜7000米(潜艇下潜)

大家好,小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潜艇下潜7000米,潜艇下潜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潜艇下潜上浮的原理很简单:就像个密封铁盒子,通过增加减少盒子里的水量,改变整体重力和浮力。

2、重力大于浮力,潜艇潜入水下;重力小于浮力,潜艇浮出水面;二者相等,潜艇悬浮。

3、当潜艇进入潜航状态后则靠舵面控制航行姿态来下潜和上浮,如果需要上浮就让艏部高一点,下潜就让艏部低一点,靠螺旋桨的动力来改变下潜深度。

4、扩展资料:潜艇有4种工作状态:水面航行状态;2、半潜航行状态,指挥塔围壳和一小部分上甲板露出水面;3、潜望深度航行状态,潜艇潜入水下,潜望镜露出水面观察情况;4、水下状态,包括工作潜深、安全潜深、极限潜深等。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潜艇潜艇的上浮下潜取决于:潜艇的“预备浮力”即:潜艇固壳与外壳之间所形成的水柜,(应用阿基米德定律。

6、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7、其公式可记为F浮=G排=ρ液·g·V排液。

8、)一般常规潜艇设有8个水柜1号2号3号水柜事前部水柜,4号 5号 是中间水柜,6号 7号 8号是后部水柜;4,5号水柜下方设有:速潜柜和浮力调整柜,(舰艏艉其他水柜还设有燃油柜、潜艇内部还有淡水柜、鱼雷补重柜、环形间隙水柜、滑油柜、脏污收集柜等) 1-8号水柜下方设有通海注水渰(没有阀门,常开),水柜上方设有通风阀和失事挡板。

9、出航时通风阀关闭置于液压操作状态,失事挡板打开。

10、(为速潜做准备)当通风阀和失事挡板关闭时水柜中充满空气,此时潜艇处于水面航行状态。

11、当通风阀和失事挡板打开时(液压操作)水柜中空气瞬间排出,潜艇失去预备浮力,瞬间(15秒内)潜入水下。

12、各位:潜艇水柜的空气是排向天空的,不是艇内,也不能回收。

13、潜艇上部有22个高压气瓶,内部有空气压缩机,水面航行时为高压气瓶充气。

14、一般潜艇下潜后关闭通风阀,上浮时只向中间水柜4、5号水柜施以高压气排水,此时潜艇处于搬迁状态,舰桥全部浮出水面,此时潜艇启动柴油机利用尾气排除2、3、6、7、8号水柜的水是潜艇全部浮起(此举目的节省高压气及能源)潜艇中间指挥仓设有潜浮操纵站由潜艇舰务军士长负责各水柜排水,艇长下命令,机电长复诉指令,潜艇如何上浮,怎样排水,全部取决于艇长指挥。

15、答:当水舱注水后,其原来的舱内空气经由水舱上方的通气管返回艇舱里,供艇内使用。

16、决不能排到艇外的,反过来也是一样,在完成下潜后在向快潜水舱吹气时也不能将气体吹出艇外。

17、这时考虑的是气泡外泄易被敌方发现。

18、答:由于先前的答案自己也觉得没说在点子上,细考虑后觉得问题的焦点应该不是空气,而是高压气,原问的意思应该是“艇内有多少高压气供上浮和下潜使用?”现做个解释如下:正常情况下,潜艇的高压气在水下要尽量节约使用,通常是不等全部用完就上浮到通气管状态或水面状态进行补充的。

19、补充的过程就是用空压机向高压气瓶充气的过程。

20、常规潜艇只有这么个做法。

21、因为常规动力潜艇它就是这么个东西,是离不开水面的。

22、既然可以在通气管状态补充高压气,而上浮到通气管状态又用不到高压气,因此潜艇上的高压气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23、如果是可以经常上浮到水面的潜艇,那就更不是问题了,到水面补充就是了。

24、正常情况是这个样子,但确实有不正常的情况会发生的。

25、譬如在水下高压气没了,但潜艇仍然可以在水下航行,就是不能上浮补气(水面上敌方猎潜艇正找你呢),那谁也没办法。

26、这时候不光是吹不了水舱,好多事都干不了了。

27、那就等着吧。

28、等敌人没了再上浮就是了。

29、如果可以上浮(没有敌情)但没有高压气了,潜艇也有办法,那就是在操舵的同时减轻重量,像抛弃“可弃龙骨”(有的艇有有的则没有)、用水泵也可以把水舱的水排出去,有的艇还可以在压载水舱内产生燃气也能把主压载水舱的水排出去。

30、如果是既断了气,有不能上浮充气,那就坐海底下等吧,这时候人员呼吸是没问题的,但高压气是没有的,那就只好等潜艇救生船来往艇内补充高压气(这类船上的空气压缩机都是大功率的),那就麻烦了(因为还有个海情因素)。

31、可见,空气和高压气在潜艇上确实应该分开来说。

32、最后说明一点,潜艇上吹除主压载水舱的水不光只是用应急吹除系统的高压气,还可以用低压吹除系统,低压吹除系统的气源是柴油机的废气或是别的低压气措施,但这个吹除是有限制的,那就是只能在通气管状态下进行,压力低了,吹的时间也就长了些,但这是万不得已的事了。

33、结论:经常上浮和下潜的潜艇每次上浮后都要补充高压气的,因此不会影响使用,不经常进行上浮和下潜的,譬如核潜艇,在水下时高压气只是做些需要气量很少的常规操作,所储备的高压气是完全可以支持用几个月的,但每次上浮仍然要进行补充气源的工作。

34、潜艇的上浮下潜取决于:潜艇的“预备浮力”即:潜艇固壳与外壳之间所形成的水柜,(应用阿基米德定律。

35、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6、其公式可记为F浮=G排=ρ液?g?V排液。

37、)一般常规潜艇设有8个水柜1号2号3号水柜事前部水柜,4号 5号 是中间水柜,6号 7号 8号是后部水柜;4,5号水柜下方设有:速潜柜和浮力调整柜,(舰艏艉其他水柜还设有燃油柜、潜艇内部还有淡水柜、鱼雷补重柜、环形间隙水柜、滑油柜、脏污收集柜等)1-8号水柜下方设有通海注水渰(没有阀门,常开),水柜上方设有通风阀和失事挡板。

38、出航时通风阀关闭置于液压操作状态,失事挡板打开。

39、(为速潜做准备)当通风阀和失事挡板关闭时水柜中充满空气,此时潜艇处于水面航行状态。

40、当通风阀和失事挡板打开时(液压操作)水柜中空气瞬间排出,潜艇失去预备浮力,瞬间(15秒内)潜入水下。

41、各位:潜艇水柜的空气是排向天空的,不是艇内,也不能回收。

42、潜艇上部有22个高压气瓶,内部有空气压缩机,水面航行时为高压气瓶充气。

43、一般潜艇下潜后关闭通风阀,上浮时只向中间水柜4、5号水柜施以高压气排水,此时潜艇处于搬迁状态,舰桥全部浮出水面,此时潜艇启动柴油机利用尾气排除2、3、6、7、8号水柜的水是潜艇全部浮起(此举目的节省高压气及能源)潜艇中间指挥仓设有潜浮操纵站由潜艇舰务军士长负责各水柜排水,艇长下命令,机电长复诉指令,潜艇如何上浮,怎样排水,全部取决于艇长指挥。

44、问:潜艇下潜时,水仓进水时气体排到哪里,是排出艇外吗? 答:当水舱注水后,其原来的舱内空气经由水舱上方的通气管返回艇舱里,供艇内使用。

45、决不能排到艇外的,反过来也是一样,在完成下潜后在向快潜水舱吹气时也不能将气体吹出艇外。

46、这时考虑的是气泡外泄易被敌方发现。

47、 问:如果是排出艇外,上浮时需大量的高压气体把海水压出水仓,潜艇在作业时,需反复上浮和下潜,艇内有多少空气供使用? 答:由于先前的答案自己也觉得没说在点子上,细考虑后觉得问题的焦点应该不是空气,而是高压气,原问的意思应该是“艇内有多少高压气供上浮和下潜使用?”现做个解释如下: 正常情况下,潜艇的高压气在水下要尽量节约使用,通常是不等全部用完就上浮到通气管状态或水面状态进行补充的。

48、补充的过程就是用空压机向高压气瓶充气的过程。

49、常规潜艇只有这么个做法。

50、因为常规动力潜艇它就是这么个东西,是离不开水面的。

51、 其实不管是什么潜艇,从潜航状态上浮到通气管状态都不需要吹除水舱,上面有的同志已经说了这个事,用两对水平舵就能实现的。

52、顶多再用泵打水来调整纵倾平衡水舱也就足够了。

53、 既然可以在通气管状态补充高压气,而上浮到通气管状态又用不到高压气,因此潜艇上的高压气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54、 如果是可以经常上浮到水面的潜艇,那就更不是问题了,到水面补充就是了。

55、 正常情况是这个样子,但确实有不正常的情况会发生的。

56、 譬如在水下高压气没了,但潜艇仍然可以在水下航行,就是不能上浮补气(水面上敌方猎潜艇正找你呢),那谁也没办法。

57、这时候不光是吹不了水舱,好多事都干不了了。

58、那就等着吧。

59、等敌人没了再上浮就是了。

60、 如果可以上浮(没有敌情)但没有高压气了,潜艇也有办法,那就是在操舵的同时减轻重量,像抛弃“可弃龙骨”(有的艇有有的则没有)、用水泵也可以把水舱的水排出去,有的艇还可以在压载水舱内产生燃气也能把主压载水舱的水排出去。

61、 如果是既断了气,有不能上浮充气,那就坐海底下等吧,这时候人员呼吸是没问题的,但高压气是没有的,那就只好等潜艇救生船来往艇内补充高压气(这类船上的空气压缩机都是大功率的),那就麻烦了(因为还有个海情因素)。

62、可见,空气和高压气在潜艇上确实应该分开来说。

63、 最后说明一点,潜艇上吹除主压载水舱的水不光只是用应急吹除系统的高压气,还可以用低压吹除系统,低压吹除系统的气源是柴油机的废气或是别的低压气措施,但这个吹除是有限制的,那就是只能在通气管状态下进行,压力低了,吹的时间也就长了些,但这是万不得已的事了。

64、 结论:经常上浮和下潜的潜艇每次上浮后都要补充高压气的,因此不会影响使用,不经常进行上浮和下潜的,譬如核潜艇,在水下时高压气只是做些需要气量很少的常规操作,所储备的高压气是完全可以支持用几个月的,但每次上浮仍然要进行补充气源的工作。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