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互动 > > 正文
2022-08-02 19:36:05  来源:  编辑: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全文(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大家好,小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全文,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3、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4、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5、花自飘零水自流。

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9、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10、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11、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12、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13、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14、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5、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

16、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17、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18、”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19、此则所云,显非事实。

20、 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 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 。

21、《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22、”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 婚后伉俪之情甚笃, 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23、 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 ,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

24、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2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6、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

27、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

28、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

29、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

30、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

31、“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

32、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

33、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34、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

35、”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

36、“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