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互动 > > 正文
2022-07-30 16:12:07  来源:  编辑:

邹孟轲母的读音(邹孟轲母)

大家好,小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邹孟轲母的读音,邹孟轲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2、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3、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4、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5、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6、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7、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8、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定居在那里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9、扩展资料:主要内容: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10、最早记述孟母教子故事的是作于西汉文、景时期的《韩诗外传》,其次是晚生于司马迁七八十年的刘向所作《列女传》。

11、其记述内容,一是“三迁”,二是“断织”,三是劝止孟轲出妻,四是赞成孟子去齐。

1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时期,作为锐捷的思想家,孟子意识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建构了自己的学说。

13、与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

14、而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游说各国诸侯。

15、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16、原文:邹孟轲母,号孟母。

17、其舍近墓。

18、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

19、翻译:孟子的母亲,人称孟母。

20、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

21、原文: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22、”乃去,舍市旁。

23、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24、翻译: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

25、”于是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

26、原文: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27、”复徙居学宫之旁。

28、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29、翻译: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

30、”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

31、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

32、原文: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33、”遂居。

34、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35、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36、翻译: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

37、”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

38、等到孟子长大成人,学精六艺,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儒。

39、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40、启发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41、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给人很多的思维。

42、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43、 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

44、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

45、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46、邹孟轲之母也。

47、号孟母。

48、其舍近墓。

49、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50、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51、”乃去舍市傍。

52、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53、孟母又曰:“此非吾 所以居处子也。

54、”复徙舍学宫之傍。

55、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56、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57、”遂居。

58、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59、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60、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61、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 孟子曰:“自若也。

62、”孟母以刀断其织。

63、孟子惧而问其故, 书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64、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65、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66、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67、”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68、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69、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70、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

71、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

72、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

73、妇人之义,盖不客宿。

74、请归父母。

75、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

76、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

77、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

78、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

79、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80、孟子处齐,而有忧色。

81、孟母见之曰:“子若有忧色,何也?”孟子曰:“不敏。

82、”异日闲居,拥楹而叹。

83、孟母见之曰:“乡见子有忧色,曰不也,今拥楹而叹,何也?”孟子对曰:“轲闻之:君子称身而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

84、诸侯不听,则不达其上。

85、听而不用,则不践其朝。

86、”今道不用于齐,愿行而母老,是以忧也。

87、”孟母曰:“夫妇人之礼,精五饭,幂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矣。

88、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

89、易曰:‘在中馈,无攸遂。

90、’诗曰:‘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

91、’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

92、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

93、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

94、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

95、”君子谓孟母知妇道。

96、诗云:“载色载笑,匪怒匪教。

97、”此之谓也。

98、 颂曰:孟子之母,教化列分,处子择艺,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99、编辑本段注释 (1)贾人,商人。

100、 (2)炫卖,叫卖。

101、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102、 (4)渐化:逐渐濡染. (5)学宫:学堂 (1) 乃去,舍市傍 乃:(就,于是)去:(离开) (2) 及孟子长 及:(等到)编辑本段译文 (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

103、(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墓地。

104、(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

105、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领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了(一处)集市的近旁。

106、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

107、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就)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

108、(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

109、孟母说到:“(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长久)把家安在了这里。

110、 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的学问),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

111、 (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112、编辑本段故事相关最早记述 最早记述孟母教子故事的是作于西汉文、景时期的《韩诗外传》,其次是晚生于司马迁七八十年的刘向所作《列女传》。

113、其记述内容,一是“三迁”,二是“断织”,三是劝止孟轲出妻,四是赞成孟子去齐,五是对于守信。

114、分别记述如下:1. 关于“三迁” 《列女传》:“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

115、其舍近墓。

116、孟子少时,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117、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之。

118、’乃去,舍市旁。

119、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120、孟 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121、’复徙舍学宫之旁。

122、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123、孟母曰:可以居吾子矣。

124、’遂居。

125、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126、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127、”2.关于“断织” 《韩诗外传》:“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128、孟辍然中止,乃复进。

129、其母知其喧也。

130、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131、’其母引刀裂断其织,以此诫之。

13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33、” 《列女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

134、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

135、’孟子曰:‘自若也。

136、’孟母以刀断其织。

137、孟子惧而问其故。

138、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139、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

140、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141、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142、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坠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

143、’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

144、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45、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146、”3.关于劝止孟子出妻 《韩诗外传》:“孟子妻独居,踞。

147、孟子入而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

148、’曰:‘何也?’曰:‘踞。

149、’其母日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

150、’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

151、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

152、不掩人不备也。

153、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无礼,非妇无礼也。

154、’于是孟 子自责,不敢去妇。

155、编辑本段道理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译文: 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156、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157、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158、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159、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160、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161、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162、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定居在那里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163、 注释: (1)贾人,商人。

164、 (2)炫卖,叫卖。

165、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166、 (4)渐化:逐渐濡染. (5)学宫:学堂 (1) 乃去,舍市傍 乃:(就,于是)去:(离开) (2) 及孟子长 及:(等到)文章简介: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

167、《韩诗外传》、《列女传》中均有记录。

168、内容: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169、 启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170、故事相关:最早记述 最早记述孟母教子故事的是作于西汉文、景时期的《韩诗外传》,其次是晚生于司马迁七八十年的刘向所作《列女传》。

171、其记述内容,一是“三迁”,二是“断织”,三是劝止孟轲出妻,四是赞成孟子去齐,五是对于守信。

172、分别记述如下:1. 关于“三迁” 《列女传》:“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

173、其舍近墓。

174、孟子少时,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175、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之。

176、’乃去,舍市旁。

177、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178、孟 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179、’复徙舍学宫之旁。

180、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181、孟母曰:可以居吾子矣。

182、’遂居。

183、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184、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185、”2.关于“断织” 《韩诗外传》:“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186、孟辍然中止,乃复进。

187、其母知其喧也。

188、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189、’其母引刀裂断其织,以此诫之。

190、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91、” 《列女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

192、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

193、’孟子曰:‘自若也。

194、’孟母以刀断其织。

195、孟子惧而问其故。

196、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197、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

198、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199、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200、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坠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

201、’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

202、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203、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204、”3.关于劝止孟子出妻 《韩诗外传》:“孟子妻独居,踞。

205、孟子入而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

206、’曰:‘何也?’曰:‘踞。

207、’其母日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

208、’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

209、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

210、不掩人不备也。

211、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无礼,非妇无礼也。

212、’于是孟 子自责,不敢去妇。

213、望采纳 谢谢 译文 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214、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215、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216、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217、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218、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219、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220、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定居在那里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