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中秋时期介子推以忠孝文明为纪念他而得名的地方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以忠孝文明为纪念他而得名的地方是介休。
2、介子推(出生年月不详—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
3、死后葬于介休绵山。
4、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后来,晋文公又把绵山附近地区改名为“介休”,意为介子推休息之地,用以纪念这位贤人的“割股奉君”之德、不贪名利之志。
5、扩展资料:发展历程春秋时期,晋顷公12年(公元前514年)始置邬县(在城东10公里今邬城店一带)。
6、战国时期属魏国。
7、西汉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
8、新莽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
9、 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属西河国。
10、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年以后),介休县并入永安县(即今孝义)。
11、北周富政元年(公元578年)置介休郡,介休县属介休郡。
12、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
13、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属西河郡。
14、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兼领平遥县。
15、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以忠孝文明为纪念他而得名的地方是山西介休。
16、另外,介子推又名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
17、死后葬于介休绵山。
18、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
19、扩展资料介子推忠君赴义、鄙弃功名利禄的气节,流芳百世,感人至深。
20、后人不仅造了个“寒食节”来纪念他,还修建了大量的祠堂庙宇来祭奠他,文人雅士登临题咏、寓兴抒怀的就更是不胜枚举。
21、这样的讴歌绵延不绝,贯穿数千年,其不动声色的道德教化,使人们不假思索地形成了某种“集体无意识”,以至于很少有人对介子推的所作所为投以审视的目光。
2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介子推。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